2025-08-15 08:35
7月的北部湾畔,广西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一场跨越千山万水的生命迁徙如期上演。滩涂之上,高潮位停歇地之中,数以万计的鸻鹬类水鸟汇聚于此,演绎着大自然的壮丽奇观。
镜头下,涨潮时的画面尤为震撼。随着海江南JN体育水逐渐淹没广阔的觅食滩涂,在铁嘴沙鸻引领下,青藏沙鸻、白脸鸻、蒙古沙鸻、环颈鸻以及空中曼舞的白额燕鸥等同伴,纷纷飞向安全岛。保护区茂密的红树林边缘高地、浅水区域,瞬间成为鸟群的密集停栖点。来自遥远北方繁殖地的鸟儿们,在长途飞行后早已疲惫不堪。它们此刻静伏于此,相互依偎,梳理羽毛,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,躲避天敌与汹涌潮水的侵扰。
这片高潮位停歇地,远非普通的落脚点,而是鸻鹬们补充能量的关键驿站。专家指出,高潮位的宁静庇护与低潮时滩涂的疯狂觅食,构成了一套精妙的能量循环系统。当潮水退去,广袤的滩涂暴露,鸻鹬们争分夺秒地觅食螺、蟹等底栖生物;而当潮水上涨,淹没觅食地,安全可靠的停歇地便成为它们休养生息、储备下一程能量的核心保障。
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张宏科副主任介绍,要确保这片生命的驿站永远生机盎然,维护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完整是根本。山口保护区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,便是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的治理。根据相关规划和调查数据,山口保护区至2025年底需完成520公顷互花米草的治理目标,任务艰巨。
守护者步履不停。山口保护区已扎实推进互花米草治理项目,累计治理面积达300多公顷,治理成效显著。目前,山口保护区正加快推进后续互花米草治理工作,预计2025年10月底完成保护区互花米草动态清零。
然而,挑战依然存在。互花米草的生命力堪称顽固,繁殖与扩散速度惊人,即便被清除,残留的少量根茎或种子,也能在短时间内借助潮汐、风力等迅速扩散。因此,后续工作重心是强化对已治理区域的巡护管护,对新复发植株“露头就打”,严防大面积反弹,巩固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效。彻底清除这片生态“牛皮癣”,为红树林原生植被和依赖于此的生灵争取更多空间,是保护区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万鸟栖息的壮丽图景,是山口红树林湿地生态价值的无声见证。在人与自然的共同努力下,山口这片生命绿洲,将持续为万千旅鸟提供生生不息的能量补给,照亮它们穿越天际的壮美航程。